• <xmp id="6smgo">
    <nav id="6smgo"><optgroup id="6smgo"></optgroup></nav>
     
     
    規劃類政策解讀  政策解讀
    規劃類行業新聞  行業新聞
    規劃成果  規劃成果
    產業調研成果 產業調研成果
    招商策劃成果 招商策劃成果
    概念規劃成果 概念規劃成果
    地產策劃成果 地產策劃成果
    投融資顧問成果 投融資顧問成果
    園區規劃成果 園區規劃成果
    產業規劃成果 產業規劃成果
    企業戰略成果 企業戰略成果
    首頁 > 走進中機院 > 中機院觀點 > 中機院觀點

    探索浙江省村莊規劃 遠郊型村莊規劃的困境及策略

    來源:原創  時間:2022-09-29  點擊:33
    近年來,作為沿海發達地區的浙江省在探索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建設,對于探索破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徑和為全國推動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有著積極的意義。遠郊村作為發展最為落后、收入差距最大的區域,是浙江解決發展地區不平衡、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道路上的重中之重。

      隨著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提出和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建立,浙江鄉村面臨發展要求全面提升以及資源要素約束加強的雙重壓力。遠郊型村莊近年來人口流失嚴重,同時土地、環境、產業政策受到多方面的約束,村莊面貌日益凋敝。如何在有限的發展空間內實現遠郊型村莊的轉型發展,是今后中國多數村莊面臨的共同難題。


      一、研究背景

      1.1 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城市的知識、技術、勞動力和資本等要素高度集中發展,鄉村卻陷入了人口流失、產業凋敝的尷尬境地。要素與資源向城市的單向流動,使城鄉“二元化”問題日益凸顯。2021 年,中共中央發布《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中提到了當前我國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問題仍然突出,區域發展水平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


      近年來,作為沿海發達地區的浙江省在探索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建設,對于探索破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有效途徑和為全國推動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有著積極的意義。遠郊村作為發展最為落后、收入差距最大的區域,是浙江解決發展地區不平衡、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道路上的重中之重。


      1.2 浙江省村莊規劃的探索

      浙江的村莊規劃演進歷程,經歷了 3 個階段:一是從 2003 年到 2010 年的“補缺階段”,這一階段村莊規劃的主要目的是解決農村臟亂差問題,通過“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大力推動鄉村“六化”和規劃全覆蓋;二是從2011 到 2019 年的“揚長階段”,這一階段美麗鄉村示范,著力推進“四美三宜”,安吉和桐廬的“中國美麗鄉村”成為全國村莊規劃與建設的學習對象;三是從 2019 年至今的“全面振興階段”,這一階段鄉村規劃新思路開始逐漸明晰,村莊規劃向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進行轉型,村莊建設從單一服務村民功能逐步轉向多元趨勢與需求,包括土地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建設用地的流轉與集約利用、鄉村文脈的傳承等新需求,要做“實用、管用、好用”的鄉村規劃。


      二、遠郊型村莊的定義與困境

      2.1 遠郊村的定義

      遠郊村是指遠離城鎮建成區,處于基礎設施服務半徑以外,區位優勢不突出,人口大量流失,建設用地閑置,工業化水平相對較低,以農業生產為主,保留了大面積山、水、林、田、湖等生產和生態景觀斑塊,表現為“半自然 -自然”景觀的村莊。


      2.2 遠郊村的發展困境

      遠郊村由于遠離城區,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仍以小農經營的生產方式為主,農地分布零散,農業專業化、規?;?、集約化水平不高;二是年輕壯勞力流失、老齡化加劇,村莊智力的流失又導致農業轉型慢、科技推廣難等問題;三是由于區位優勢不突出,村莊轉而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旅游項目和產品普遍存在特色不明顯、產品低端、體驗單一等問題;四是一方面土地、房屋閑置,另一方面發展要素供給跟不上,村莊公共配套設施不足,加速了村莊的破敗,村莊發展存在兩難困境;五是農村金融體系不健全,渠道少、缺口大,資金供給總量遠不能滿足農村經濟發展對資金的需求。


      三、遠郊村發展的應對策略

      村莊的發展離不開勞動力、土地、資本和技術等要素的保障,遠郊村的發展比之城邊村、城郊村,其區位優勢不突出、人才吸引力不足、要素保障等問題更為突出,在村莊的發展道路上,我們需要重點考慮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如何在人口減少、土地要素供給受限的情況下,實現村莊產業的振興、人居環境的改善和公共服務的普及。

      二是如何在村莊年輕壯勞力流失的情況下,實現村莊經營模式由傳統化、家庭化向專業化、規?;约爸悄芑霓D變。

      三是如何在村集體經濟差、村民不富裕、融資渠道少的情況下,滿足農村經濟發展對資金的需求。


      3.1 策略一:空間精明收縮,科學重塑人地關系

      隨著人口逐步減少和村莊逐漸衰退,土地資源的合理退出和優化重組是維持遠郊村活力和區域效率的唯一選擇。為此,遠郊村應堅持人地掛鉤的集約發展思路,按照“盤活存量、適度減量、做優增量、提高質量”的原則,梳理現狀土地資源,科學重塑人地關系,繼而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村莊功能優化調整。人地關系的重塑是村莊建設的重點,需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梳理現狀存量用地,加快存量盤活,通過村莊閑置用房、低效用地再開發,實現村莊產業提升和經濟社會發展;二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鄉村建設,探索建立人地掛鉤,以人定地制度。通過政策引導村莊集聚,推動建設用地規??偭拷档秃凸卜盏钠占捌栈?三是嚴格控制新增用地供給;四是開展農地綜合整治和農用地整理,提升耕地的數量和質量。


      3.2 策略二:創新生產經營體系,重構人業協作關系

      遠郊村人口與智力流失的現實情況,注定只依靠本村老齡化人口無法滿足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需要。同時,土地、房屋等要素資源碎片化的現實情況,也不利于專業團隊的導入,因此需重點做好以下幾點工作:一是需推動土地、資本、人才等要素在城鄉之間雙向流動,穩妥推進探索土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要素充分地流動以及權益的明確繼而帶動生產經營體系的創新,最終實現專業人做專業事,專業團隊帶領零散農戶走向共同富裕。二是建立返鄉人才激勵機制,改變優質人口從農村流向城市的單向流動格局。三是創新鄉村人才培育和引進使用機制,建立城鄉、校地之間人才培養交流合作機制,以及醫生、教師、科技等專技人員定期下鄉服務機制。


      3.3 策略三:堅持共建共享,完善利益聯結機制

      村莊建設覆蓋面廣,資金需求大,僅靠村民、村集體自有資金無法滿足龐大的資金需求。村莊的發展需要政府、村集體、市場主體、村民多方參與,在過程中應積極引入外部資金、整合多方資源,探索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具體操作層面需要完善主體的利益共享、義務共擔機制,注重保障村民獲取潛在收益的正當權利,并充分激勵村莊的受益主體,主動承擔建設成本并積極參與公共品供給活動。


          當前,我國發展不充分不平衡問題仍然突出,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遠郊村作為特別不發達的區域,具有廣闊的優化空間和發展潛力。新時期的村莊規劃,將逐步完成從原先片面關注建設空間到關注全域全要素的管理的轉變,強調規劃的實用性與落地性。(作者:胡明杰)


    上一篇:河南村莊規劃存在5大問題 河南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完成的如何?
    下一篇:古茶樹村莊規劃策略研究 大理州獅子窩村共生規劃實踐
    規劃首頁 | 業務領域 | 規劃收費標準 | 資源優勢及資質 | 咨詢業績 | 官網地圖
    Copyright 2000-2020 中機產城規劃設計研究院 版權所有 北元律師事務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增光路55號紫玉寫字樓13層
    全國免費咨詢熱線:400-666-8495
    傳真:010-51667252-666
    備案號:京ICP備08008382號-3
    掃一掃關注
    中機院
    園區規劃
    產業規劃
    中機院微信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 <xmp id="6smgo">
    <nav id="6smgo"><optgroup id="6smgo"></optgroup></n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