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對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實施方案與鎮(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流程,明確了兩者之間銜接的要點如下:
要點一,確定試點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合理的用地需求;
要點二,將整治任務(整治“一張圖”)納入鎮(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整治修復專章;
要點三,將整治實施計劃導入鎮(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近期建設規劃。按照規劃傳導機制,將任務分解至村,指導實用性村規劃的編制。(見圖 1)

(一)以鎮(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項目用地總量為“邊界”確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合理的用地需求
1. 確定鎮(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發展定位和規劃目標,明確鎮(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指標體系。按照定位定格局,格局定項目,項目定用地的思路,落實鎮(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項目用地總量。
?、僖詤^域格局、本底資源、上位規劃三大主要因素,確定鎮(鄉)發展定位和規劃目標,確定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策略和途徑,落實上位規劃明確的約束性指標,建立規劃約束性、預期性指標體系,實現剛性與彈性相結合。
?、诜治鲦?鄉)基礎本底,從區域產業基礎、區域產業協作、產業政策導向、產業比較優勢四個方面入手,建立鎮(鄉)產業選擇模型,確定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以幾個村構建產村單元,明確各產村單元產業發展、配套策略、管控方式和用地規模的具體要求。
?、垡試量臻g保護和開發為主線,確定生態、農業、建設空間面積,落實上位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區域基礎設施、大型公共服務設施的布局要求。結合鎮(鄉)產村單元的要求、鎮村體系規劃和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項目建設需求,確定城鎮、村莊、區域基礎設施和其他建設空間的用地規模。
2. 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用地需求為導向,提出整治目標,劃定整治分區、確定整治任務。
?、僬习l改、自然資源、住建、水利、農業農村、交通、文旅等多部門項目源,側重以三年期中“已批待建、已報待批、下達項目、協議項目”為對象構建項目庫。結合鎮(鄉)全域現狀用地潛力分析為前提,以各部門“十四五”規劃為依據論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鎮(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用地需求“邊界”內確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三年期不同地類用地需求和整治方向。
?、谝詥栴}為導向、目標為導向,結合項目實際情況構建相應的整治指標體系。并以鎮(鄉)產村單元和國土空間布局為基礎,劃定整治分區,制定各分區目標任務。
(二)將整治任務布局圖(整治“一張圖”)納入鎮(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整治修復專章
1. 構建鎮(鄉)域國土空間用地規劃圖(規劃“一張圖”)。
?、俑鶕量臻g總體格局,明確國土空間規劃分區,確定管控要求,為統一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實施建設項目規劃許可、強化規劃實施監督提供法定依據 。
?、诼鋵嶆?鄉)國土空間資源保護(耕地、林地、永久基本農田、歷史文化保護、礦產資源保護及其他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產業發展、鎮村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防災減災設施建設)的需求,按照“要素跟著項目走”的思路,對鎮(鄉)域土地利用結構進行優化,明確留白用地,形成鎮(鄉)域國土空間用地規劃圖(規劃“一張圖”)。
2.構建整治任務布局圖,完善投融資測算。①根據整治分區任務和目標要求,落實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5 大任務(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鄉村生態保護修復、鄉村歷史文化保護、其他任務),通過 3 大優化策略(建設用地優化調整、永久基本農田優化調整、其他地類優化)對建設用地、農用地、其他用地進行優化調整,并將最終結論落地上圖,形成整治任務布局圖,為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活動提供基本依據和行動指南。
?、诔浞挚紤]資金時間價值,在投融資測算中采用“動態”分析(IRR,NPV、NAV)指標,對項目全生命周期進行項目經濟評價。其中新建項目如:水利水電、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農業開發(項目層)等項目以經濟分析為主,財務分析為輔;農業開發(經營層)項目則以財務分析為主,經濟分析為輔;若為改擴建項目,還需增加“有無對比”分析。通過經濟評價,明確不同類型項目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生存能力,從而確定不同類型項目的效益點。
3. 將整治任務布局圖(整治“一張圖”)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整治修復專章。
將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任務布局圖(整治“一張圖”)納入鎮(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整治修復專章,明確整治任務建設地點、內容、規模等相關內容,通過鎮(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將整治任務分解至村,指導實用性村規劃的編制。
(三)將試點實施方案三年計劃導入鎮(鄉)國土空間近期建設規劃
擬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三年項目庫,將其納入鎮(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近期建設規劃中,將鎮(鄉)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近期建設規劃作為協調各部門“十四五”期間專項規劃的依據。積極運用“3S”集成技術,依托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和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對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實施進行全過程監管,尤其加大對項目實施后的監管力度。(作者:鄧斌 鄧霜嶺 李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