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鄉村旅游業能夠實現信陽鄉村三產融合,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2020年8月26日,信陽市羅山縣鐵鋪鎮何家沖村、新縣田鋪鄉田鋪大灣村和新縣周河鄉西河村被列為全國特色鄉村旅游示范村。然而,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技術的發展,傳統的鄉村旅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新時代游客的旅游需求,高新技術與旅游的深度融合,形成了全新的旅游業態。目前,智慧鄉村旅游處于發展起步階段,研究成果不多,而且以具體縣、市鄉村旅游智慧化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研究是少之更少。本文是以信陽鄉村為特定研究區域,分析信陽市鄉村旅游現有三大模式及發展現狀的存在四大問題。
一、信陽鄉村旅游發展的主要模式
1“農莊+采摘”農家樂模式
農家樂模式是信陽鄉村旅游出現最早,也是當前存在最廣的一種農村旅游模式。最開始農家樂主要以農村優美舒適的自然環境,獨特的農家地鍋飯為主,吸引市區附近居民前去消費。后期,隨著開發,現階段的農家樂形成了看農村景、走農村路、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干農家活、購農家物等一體化的鄉村旅游模式。比較典型的有浉河港董家河村、彭家灣以及十三里橋等,在大力發展農業的同時,也帶動了地區鄉村旅游業的發展。
2 田園綜合體模式
田園綜合體是以產業升級為驅動,實現三產融合、產農融合為目標的鄉村綜合發展新模式。它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在傳承傳統民俗文化建設的同時,提供休閑、娛樂、住宿、餐飲、購物、教育、會議為一體的旅游內容。比較典型的是信陽市平橋區的郝堂村。它與農家樂模式的主要區別在于,雖然也以個體商業戶經營為主,但是田園綜合體是統一規劃,由政府、企業和個體共同打造的一種一體化模式。
3 紅色旅游結合模式
紅色旅游主要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和建設時期所形成的紀念地、標準物等設置景點,吸引游客前來游覽、學習,接受紅色文化熏陶。比較典型的是羅山縣何家沖村以及新縣,新縣是聞名全國的“將軍縣”,許世友將軍、鄭維山將軍和吳煥先烈士等都曾在這里居住開展革命工作。
二、智慧旅游視角下,信陽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1 缺乏旅游服務能力,智慧服務意識淡薄
首先,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基礎交通設施滯后發展。信陽東部和南部屬于山地,中部處于丘陵地帶,道路彎曲陡峭,一些偏遠鄉村還出現了“斷頭”公路,導致這些鄉村可進入性較差,尤其在旅游的高峰期,易出現人流、車流的擁堵現象;另外,鄉村道路上缺少了路牌指示,即使有路牌標識,也是較簡單,智能化的應用水平不高;其次,在網絡基礎建設方面,鄉村網絡覆蓋率較高,但是基站數量較少,且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容易造成鄉村旅游景區網絡信號不好;最后,在接待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上,鄉村旅游的景點建設均在鄉鎮鄉村,住宿多為一些農家院社,服務檔次與服務管理都有待提升和規范,此外,在旅游餐飲方面,大多是農家樂模式,餐飲衛生條件得不到有力監管,且特色不夠突出。
2 旅游經營模式粗放,智慧管理水平低
首先,經營管理體系和制度呈現粗放式。信陽鄉村旅游資源在體制和管理方面涉及不同的行政部門,資源無法整合,難以形成智慧資源共享。其次,景區政策制度的制定也會影響景區的可持續發展。由于缺乏有效監管制度的引領,鄉村旅游經營管理體系呈現出粗放式管理,管理隨意性較強。最后,對于鄉村旅游內容的深度開發仍然不夠,多數鄉村旅游景點出現游玩項目、產品雷同現象,在鄉村旅游規劃方面,缺乏智慧化管理體系。
3 旅游信息化建設不足,智慧化營銷方式單一
在旅游網站建設方面,通過百度搜索關鍵詞“信陽旅游網”,界面出現關于信陽旅游的咨詢全部依靠于第三方旅游平臺,幾乎沒有由當地行政機構建設的官方旅游網站。在目前使用率較高的微信、抖音以及快手等自媒體平臺上,信陽旅游的官方賬號更新速度較慢。目前在旅游智慧化營銷方面,信陽鄉村旅游的營銷方式仍以傳統的宣傳為主,輔助抖音、快手短視頻營銷,營銷內容簡單同質,難以形成記憶點。
4 從業人員專業性不高,智慧化人才稀缺
由于信陽鄉村旅游地區多為經濟不發達區域,鄉村旅游服務人員大多為當地剩余勞動力,普通話水平較低、專業知識的匱乏、無法熟練掌握現代智能設備技術、對智慧化旅游概念模糊等導致其服務質量上不去,更有甚者會呈現出服務態度差、主動服務意識不強等情況,如此難以形成智慧鄉村旅游。(作者:袁 俊)